Skip to main content

母语的救赎



朋友的孩子过生日,给朋友发微信祝福,让他传达给孩子。结果小孩亲自给我回信息了。

这个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见过他。出生在美国的小孩,在家和爸妈说中文,还能纠正爸妈的英文错误。可是给我的信息中文写得有点崎岖。😂

我们去他家做客,他会跟我和熊讲中文,可惜我听不太懂小孩的塑料中文。我说你可以跟熊熊讲英文,他不会中文。孩子说,但是爸妈说爸妈的朋友来必须讲中文。


想起来以前看过一篇写得特别好的ABC的身份认同危机和语言的关联,一群ABC大学生开始从零学中文,因为“华裔的命运是最复杂的,因为你活着活着会发现,你又不是美国人,又不是中国人。” “在这个逻辑下,我们迷失在两个身份之间,找不到路,而我们学中文的目的是为了救自己。”

我还把那篇报道发给在纽约做小学双语教师的朋友。老师朋友的前男友是ABC,他不会中文,觉得双语教育没有意义。他觉得只有英文讲好了才能在美国站稳脚跟找到好工作。这也是他们后来三观不合分手的原因之一。

我在加州念书实习时候的host mother是ABC,她说她父母英文不好,他们一大帮孩子都只会讲一点点中文或者干脆不想讲。那个时代大家都想讲黑人腔的英文扮酷。

在她七十岁的时候,写电邮给我,说“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...., but maybe that will end too when the US turns its eye against China, which it has already by the steady anti-China rhetoric before Trump. I have family and friends in China and they probably fear more for me as a Chinese-American than for themselves.”

ABC的危机感和对于中文复杂的情绪,对于我们这种国际生,有点难体会。在学校里有第一代美国同学(父母是移民)的印度美籍同学跟我讲,他小时候来美国口音被嘲笑,多么辛苦地每天看卡通片来模仿来去掉口音。他不想让人知道他会讲除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。朋友毕力格的爸妈来自台湾蒙古族群,和席慕容在同一社群。他们移民过来,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ESL讲师,在家讲国语,工作讲英文。毕力格也会中文,蒙语反而不那么好。但是因为她生在美国,有很强烈的对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感,所以她从不让任何人知道她会中文。后来她和一个不会讲英文不怎么讲中文的蒙古男人结婚,两个人通过字典聊天。


那么母语可以救赎我们的身份危机吗?

当我跟我的蒙古朋友们说我蒙语太差了,跟你们讲英文才能直抒胸臆,能听懂的比能讲的多,很惭愧。他们说有谁认为你不是蒙古人的话,我去骂他们。你血液里面是蒙古人,你知道你是蒙古人,只是谁都无法改变的。蒙语其实太小众了,你英文讲得好在美国就够用了。

我的蒙古同胞们就这样把沉重的枷锁很轻易地就破解了。


---
这是那篇ABC写的关于美籍华人学中文的报道: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