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早就想为仓央加措写点儿什么了,令我感动的人不多,但他是其中之一。他是一个活佛。六世达赖喇嘛。
我对他不甚了解,想象中他应该是一个面目清秀的男人,有着有忧郁的眼神,在经殿香雾中若隐若现。还有那朱红的僧袍。华丽,宽大的僧袍。他应该有着与世俗不容的天真,或许还有些苍凉——那是过早皈依佛门的结果。
我查找了很长时间,可是只找到了他写的一首诗《在那东山顶上》,以及舞剧编导舒巧对他的评价。我对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,但我知道,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罗曼史。“在那东山顶上,升起皎洁的月亮,年轻姑娘的面容,浮现在我的心上。”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,是一件甜美的事。但他是个僧人,是个活佛,是不可以也不能够去爱一个姑娘的。他的身份,注定了这段罗曼史的悲剧结局。“少年我轻盈脚步,曾走过女店主家”,可以当时少年的仓央加措在市井中踱步时,在女店主家门口,愣了神。那一定是个笑容清澈的,雪白牙齿的少女。而我可以知道的是,她是个卖酒的少女。也许她当时在很专注地卖着酒,没有注意到一个少年,在人群中站住了,痴痴地望着她。五月的晴天,闪了电。也许少年的心中涌起了波澜,但他不知道,命运会带给他什么。我想,或许时隔不久,他就成了六世达赖喇嘛,华服盛装,阅经打坐。不知他当时想些什么,是兴奋还是无所适从?我明白他并非贪图权贵之人。“如果不曾相见,人们就不会相恋;如果不曾相知,怎会受着相思的煎熬。”“常想活佛面孔,从不显现眼前;没想姑娘容颜,时时映在心中。”仓央,他一定又去找那个美丽的卖酒女了,于是有了这段惊世骇俗的世俗情缘。我不知道,这段恋情持续了多久;我也不了解,是谁最先发现的。但我可以体会,这对于仓央加措的意义。他可以为此抛弃他的人生,他的信仰,甚至他崇高无尚的地位。为了一个卖酒的少女。我的资料到此结束,但值得肯定的是,仓央加措不是被逐出佛门,就是被流放了,而且遭世人的唾骂。不知当时,在布达拉宫宏伟的殿堂之中,那些转经筒,那些颂经中的真言,是否还默寂?那蜿蜒崎岖的山路,那佛塔,是否还静观?也许在颠沛流离的后半生里,仓央加措再也无法见到那位卖酒女了。也许只是分离时的一瞥,就成为永远的回忆。
达赖本是宗教圣者,亦是宗教化身,但仓央加措和卖酒女的世俗情缘却成了一种象征——作为人性追求之一的宗教信念是以毁灭某些人性来实现自身价值的。佛是什么?或许只是人们凭空想象,在寺庙里供敬拜的泥胎罢了。可是,活佛呢?活人被当成佛,就要有佛的无情、冷酷和毫无人性。仓央加措所追求的,不过就是人间最为空洞、最虚无缥缈、瞬间即逝的所谓爱情,正如舒巧所说,“是人生的至美”,但在获得圣者地位的同时,他也要失去许多许多。“若是我体察那神、人融于己身已够奇妙,更何况上苍、人间、地界可以遨游,何乐而不为”舒巧这样说。可是,仓央加措不想享受这些,他仍那样稚鲁,为爱情而讴歌颂赞。他真是一个奇怪的人。也许他已经了解了其后果,可是他仍那样继续了,毫不迟疑,毫不退缩,毫不放弃。像飞蛾扑火,明知道那是璀璨的火焰,只是瞬间的升腾,却毫不犹豫地冲上去,“像是在燃烧,细小的翅膀与身体逐渐变得透明瑰丽”,浮生若梦,时间停滞。
“喇嘛仓央加措,
别怪他风流浪荡,
他所追寻的,和我们没有两样。“
补又及:仓央加措,清朝康熙年间人。15岁时皈依佛门坐床,著有六十余首“六世达赖喇嘛情歌”。 22岁因政变被废黜,而后流放。殁于青海省的一个湖边,终年25岁。
---
写于2007-03-15 18:30:19